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中的理据研究(3)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同一意义的字在不同时代也会用不同的字表示。如:不同时代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字载体,从而引起了书写方式的变化,同是“书写”的意思,就先后

此外,同一意义的字在不同时代也会用不同的字表示。如:不同时代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字载体,从而引起了书写方式的变化,同是“书写”的意思,就先后用了“契”“锲”“书”等。又如:同有“照面”意思的“湏”“鉴(声转为镜)”等字的先后出现,可得出这是古人以水为镜演变为以铜为镜影响的结果。

汉字产生的历史层次性,启示我们在汉字文化阐释时要有历史观,应有时空概念,要“知人论世”。

2.汉字使用中的变化

李运富先生说:“文化因素也可能导致汉字结构的变化,例如忌讳等,这就属于外部原因了。”[18]出于迷信或敬畏心理而讳用、讳言不吉利或长者姓名中的字眼或其谐音的,这就是忌讳。忌讳文化对汉字的影响结果主要有以下两种:

1)产生异体字。如:“缗”,改为“緍”,“昬”改为“昏”。唐代为避李世民的名讳,将汉字部件中的“民”改为“氏”。张世南先生说:“‘民’则易而从‘氏’,‘昬’‘愍’‘泯’之类,至今犹或从‘氏’也。”[19](P77)这样,“缗”和“緍”,“昬”和“昏”就成了异体字。其中有些异体字后来还取代了正字,如“昏”字。

2)出现新造字。“邱”是清代才产生的新字。据《桥西杂记》记载:“雍正三年,奉上谕,孔子圣讳,理应回避,今九卿会议,九卿议以凡系姓氏,俱加‘阝’为‘邱’字。”[20](P28)原来是清代为避孔子的名讳,将“丘”字加“阝”成“邱”字,并用“邱”字替代姓氏中的“丘”字。“邱”就是新造字。

中国民族文化,绵亘数千载,汉字使用中的变化,导致了汉字文化与汉字形体的脱节,给汉字文化阐释带来了难度。

(三)重联系,忌封闭

汉字文化阐释是以汉字为核心的,个体汉字往往会由其正体和变体等形成一个字种,正体和变体之间、字种和字种之间的字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同时,汉字文化阐释具有多边缘交叉的性质。所以在汉字文化阐释中,我们既要注意各字种中各个体的联系,还要注意总体系统中各字种的联系;另外,还要注意汉字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1.汉字文化阐释要利用汉字的字际关系

汉字在产生时字形和本义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可是在使用中,会出现“同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词位,同词也可以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因而字形与字形之间在表词属性和记录职能等方面可能形成种种复杂关系。”这种种复杂关系就是汉字的字际关系。根据汉字的存现环境,李运富先生进一步提出:“汉字的字际关系应该分别从文字系统(构形系统)和文献系统(字用系统)两个角度来描述。”[21](P121)下面就从这两个角度来举例说明:

1)文字系统中形成的字际关系主要有同音字、同义字、同形字、异体字和同源字等。如:“梳”字的名称由来可从它的同源词“疏”中找到答案;“篦”字的名称由来可从它的同源词“密”中找到答案,“篦”字古属脂部並纽,“密”字古属质部明纽,脂、质对转,並、明为旁纽,二者古音很近。又如:“鬼”,《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4](P2592)“鬼”的本义可用它的同音词“归”来解释,《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4](P1595)这反映了古人对死亡的认识。

2)文献系统中形成的字际关系主要有本字和通假字的关系。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2](P76)“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本字和通假字主要是同音的关系。

2.汉字文化阐释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1)礼制。如:“班”,《说文》:“分瑞玉也”。瑞玉是古代用作凭证的东西,中分为二,各执其一。又如:“名”,《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张舜徽《约注》:“许君云自命者,谓自呼其名也。古者严男女之防,《礼记·内则》所云:‘夜行以烛,无烛则止。’盖所以闲内外者为至密,故禁冥行。冥行则必自呼其名,使人知之,所以厚别远嫌也。此篆说解,足补古代礼制之遗,最为可据。”[23](P307-308)

2)心理学。如:“搜”,《说文》:“茅搜,茹芦。人血所生,可以染绛。”茅搜草,又叫茹芦草。可用它来染成深红色,古人谓是人血染地而生,借以解释了“搜”字从鬼的用意。反应了古人迷信的思想。

3)民俗学。如:“巫”,甲骨文字形象两玉交错形,古代巫师以玉为灵物。“豊”,王国维先生说:“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24](P2074)又如:“出”,李孝定先生说:“古人有穴居者,故从止从凵(按:凵,坎限之象),而以止(趾)之向背别出入也。”[25](P291)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0/0826/468.html



上一篇:新媒体下的汉字文化和汉字教育
下一篇:创新汉字文化传播方式探析 ——以《汉字》巡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