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新媒体下的汉字文化和汉字教育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化自信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汉字,作为世界上产生较早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和显著标志,也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汉字,作为世界上产生较早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和显著标志,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和精神支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离不开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汉字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的基础性教育课程,更需要在新媒体时代下,将汉字的传播途径进行创新,让古老的汉字重新焕发生机。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转变固有思维,适应不同载体上的汉字书写,将新技术与汉字教学充分结合,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重新培养汉字美感的要求,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一、汉字与汉字文化

文字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语言发展到较高形态后的产物。作为中国最早的符号体系,汉字是一套系统的语言表述工具,我们常说的语言传情达意的功能可以直接归结到汉字这一表述工具上面。如同其他民族的文字一样,汉字并不仅仅是一套系统的语言表述工具,它更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字在承载传统的汉文化过程中表现的各种形式和现象就形成了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是一个很难准确定义的概念,我们只能用描述性的定义大致界定其基本内容与外延边界。汉字文化凝聚了汉民族(也包括其他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对各种认识对象的理性认知过程和成果。汉字的形音义及其研究成果构成了传统汉字文化最基本的内核。形音义作为汉字文化的基本骨架,一直是我国汉字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近些年来,汉语推广遍及全球,古老而又神秘的汉字成为汉语言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汉字与全球普遍通用的拼音文字还是有很大差别,汉字是一种符号,一种由形音义三者共同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形体符号。[1]形音基于义而产生,形将义所表达的事物通过文字符号的形式描摹出来,并将语言中的音和义结合起来,使三者的关系相对稳定与长久。由汉字的字形又发展出了相对独立的汉字书法艺术形式,汉字书法艺术也理所当然成为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形体,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到如今的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简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汉字的象形性,但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可以说是汉字文化传承和汉字使用效率之间平衡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书法的发展,使汉字的象形性得以传承和发展,纵观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寻着古人的脚步,我们清晰地看到,书法接轨社会发展,深刻地反映出当代精神风貌。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以书法为目的,体现了汉字独特的线条之美。书法是东方艺术和文化的典型体现,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汉语的词汇、成语典故也可归入汉字文化范围,因为古汉语中的词多是单音节词,而单音节词是通过单体的字来表达的。而汉字的音韵美也可以归结为广义的汉字文化中。字的字义、词的词义通过音形来展现,是汉字文化层的反映,把汉字当作研究的本体,考察其字形结构、书体特征以及丰富的异体字,都能从中发现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汉字文化与文学、典章制度乃至汉字灯谜、析字游戏等无一不具有盘根错节的关联。从字到词,到典故,到诗歌到典籍,我们不仅能学到字(词语)的创造史,更能从中悟出做人处事的大智慧。

二、新媒体对传统汉字教育和汉字文化认知的双面影响

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传统教学活动中,老师在讲授汉字时,主要在课堂上讲授,主要针对书本上的汉字讲授,主要依靠板书讲授,学生们会觉得汉字很难写、很难记,使汉字成为学习语言的障碍。学生越来越觉得仅仅依靠老师传统的汉字书写教学,不仅不能满足他们对于汉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且对于汉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具体表现为仅限于课堂上书本上的汉字认知,仅限于现行简体字认知,仅限于汉字表面化的形、音、义的一般认知,不知有繁体字、不知有古文字,更不知它们之间的演变轨迹和规律,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汉字文化的浸润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学生也很少体验到通过学习汉字来深入了解汉字文化的乐趣。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被屏幕所取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允许同学们带手机和平板电脑,老师也通过投影设备来取代板书,网络作业的发展使得书本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不需要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只需拿着手机和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学业。学习汉字早已不再拘泥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导,学生们在看视频,玩游戏中就能学到很多汉字。而书本的沉重和知识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们更加偏向数字阅读,数字阅读不仅可以获得海量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0/0826/467.html



上一篇:浅谈汉字文化如何促进语文与数学课程整合教学
下一篇: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中的理据研究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