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尘封的历史甲骨文中的陈梦家(3)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抛开历史事件本身,仍需要厘清的是,海斯勒作为文化“他者”,对中国的汉字拉丁化持何种立场?很多预设立场的中国人可能会认为海斯勒可能是坚定的

抛开历史事件本身,仍需要厘清的是,海斯勒作为文化“他者”,对中国的汉字拉丁化持何种立场?很多预设立场的中国人可能会认为海斯勒可能是坚定的支持者:来自西方的他可能乐见一种他不熟悉的、深奥的文字的消失。然而,这种判断似乎太过武断。在海斯勒的眼里,异域悠久的文化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东西,这也是他沿途考察古文物、了解中国古文化并写就《甲骨文》的部分原因。海斯勒和很多其他美国学者一样,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持尊重和包容态度,民粹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在他们身上丝毫不存在。相反,他们对中国古文化充满了崇敬,他们乐于挖掘文化背后的神秘。就如他采访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甲骨文学者古德伟,谈及了很多中国人都不一定了解的殷商甲骨训诂。古德伟谈到中国汉字结构的独特性设计,遵循着基本的样式和结构,藏着古人行事和思考的文化共识,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他因此感到迷恋。其次,他还谈到中国的死亡意识与《荷马史诗》里的死亡的对照,荷马史诗里的死亡时毫无价值的,这源于一种英雄崇拜情结,而这一切乃是战争的根源,他引用威廉?布莱克的话说道“古希腊罗马文学,看那战事不断的荒凉欧洲,那就是古希腊罗马文学”(12)从这可以看出,海斯勒和古德伟等西方学者对中国古文化认识的深刻。他因此对汉字拉丁化所持的立场与同情陈梦家并无关系。

海斯勒对待汉字拉丁化的立场有模糊之处:一方面,他字里行间透着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文字学的迷恋,也并未对此事做过主观性的评论。另一方面,他采访了美国主张汉字拉丁化的学者德凡客(John DeFrancis),将此事写进“古文字K”这一章,并取名为“遗失的字母系统”(the lost alphabets),读者可能会理解到此处可表明海斯勒对汉字拉丁化的失败感到惋,所以这种含混给读者带来的是不解。他深谙中国文字与书法的独特性,在“古文物H:字”这一章里,他从仓颉造字谈起,和采访的日本古文字学家高岛谦一一样,赞叹陈梦家先生的著作《殷虚卜辞综述》为“chrestomathy”(大师之作)。他研究“卜”在古代的发音,并采访了周有光、王君、尹斌庸等人,追寻着汉字拉丁化年代的历史细节。他引用了陈梦家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同情他在文字改革中的遭遇。可以客观地说,海斯勒在对待汉字拉丁化这个议题上,并没有持一种偏见的立场。在采访完之后,海斯勒这样写道:“三楼、二楼、一楼,甬道的门被打开,通向一座城市,这城市大如整个世界,所有细节在我脑海中萦绕——人和马的故事,袁晓圆更改自己的年龄,消失不见的字母系统;最让我震撼的是陈梦家为汉字的申辩,如此勇敢,如此代价惨重……。”(13)然而,他采访汉字拉丁化支持者德凡客时态度暧昧:德凡客是著名的美国汉语语言学家,曾预言汉字的末日即将来临,每当谈起汉字拉丁化失败的时候总是掩不住失望。汉字拉丁化改革在中国胎死腹中,让他感到愤怒、苦涩,因此他近五十年没有再来到中国。海斯勒采访完德凡客,但并没有对德凡客的立场做出评论。不过本文认为,海斯勒很显然是不赞成汉字拉丁化的,或者至少持中立立场的。我们从他对20世纪60-70年代运动的评论可见一斑:“人们对这种历史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但从长远的视野来看,这似乎是一种自我毁灭。”(14)虽然读者可能感受到海斯勒对汉字拉丁化的暧昧态度,但经过仔细的文本分析我们仍然能断定,海斯勒对此持反对立场。

四、陈梦家死亡之谜:海斯勒的解读

陈梦家麻烦开始之后的1957 年8 月15 日,在赵万里写给徐森玉的信中提到了陈的状况,他说:“梦家情绪低落,人也消瘦了许多,看来是在劫难逃了。”(15)妻子赵萝蕤患上精神分裂症。陈梦家后被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1963年得以平反,但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自杀身亡。然而,学界和民间缺乏对陈梦家死亡具体细节的了解。据旁人回忆,陈共自杀了三次,前两次均未遂。然而,有一个问题仍然值得探究:陈的个性并非不能承受重压之人,况且他并非是当时最大麻烦者,为什么他最后选择三次自杀呢?什么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海斯勒的给我们提供了答案。我们或许可从海斯勒的采访和记录当中了解一二。他在“古文物J:批判主义”中这样写道:“陈梦家的死亡真相似乎随着讲述人的不同而不同,有关他死亡的记录那么少,我不得不依靠采访、记忆、传言来拼凑他的那段历史。”海斯勒围绕陈梦家之死,采访了相关人物如陈梦家的弟弟陈梦熊(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陈梦家妻弟赵景心、事件亲历者杨锡章等,为该历史事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史料。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610/934.html



上一篇:从红楼梦看中国的姓名文化
下一篇:何处安身组诗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