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尘封的历史甲骨文中的陈梦家(2)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海斯勒在安阳考古站考察的时候采访了考古工作者荆志淳,从荆处了解到那本被迫改名的《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商铜器图录》。这本书封面破旧,没有

海斯勒在安阳考古站考察的时候采访了考古工作者荆志淳,从荆处了解到那本被迫改名的《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商铜器图录》。这本书封面破旧,没有署名。荆告诉海斯勒,这是陈梦家所写。当问到陈梦家本人的时候,荆表示陈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运动中自杀了,而安阳工作站的“老杨”在场并熟悉自杀的过程。“老杨”即殷墟考古学家杨锡璋,从杨处得知了陈梦家的死亡经过。鲜少评论的海斯勒在采访完杨之后写道:“从老人的表情,我看不出他觉得愧疚、悲伤或者其他情绪,他的脸上是一种中国人在谈到不好记忆时候的那种茫然,所有情绪藏得很深。”(4)杨也解释了该书署名的问题:陈由于身份问题,不方便署名,而考古所觉得此书很有价值,还是出版了。这件事情给海斯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判断,激发海斯勒对陈梦家兴趣的可能直接来自于好奇他的死亡,又或是此书署名所唤起的那段尘封的历史。按海斯勒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个故事在记忆里留下了一道痕迹,就像一个被埋葬的古文物的幽灵。”(5)

海斯勒对陈梦家的兴趣是一步步加深的。从考古著作到本人的死亡再到他和赵萝蕤的爱情故事环环相扣。北京大学外文学教授巫宁坤曾与海斯勒有过书信往来。海斯勒曾写信问巫是否熟悉陈梦家(巫宁坤教授曾受赵萝蕤的邀请从美国回北大教书,他和陈梦家夫妇是好友)。巫介绍他的新书《一滴泪》,其中叙述到赵萝蕤。此后他又采访了赵萝蕤的弟弟“赵老”(赵景心),此时的赵老正在跟政府打关于四合院拆迁的官司。和老赵的交谈中,海斯勒得知了作为诗人的陈梦家,以及跟多关于陈梦家死亡的细节问题,他决定开始考察有关陈梦家的历史事件。他在书中写到:“跟赵老谈过之后,我开始研究陈梦家的生平故事。资料少得可怜,没有任何他的传记出版,著作也已绝版,他的生命尽头一片空白……”(6)

海斯勒的研究是从陈梦家的文学思想开始的。然而,海斯勒并没有做太多的评论,他引用了陈梦家的《唐朝的微笑》:“我从侧面窥探/她在庄严下/冷淡的,沉默着/一抹笑角的希微”并评论到:“他的诗歌风格简洁但充满韵律,文学评论家把他和英国诗人郝思蒙和哈代相提并论,虽然成年后放弃了信仰基督教,但是他依然感受到那遥远的神秘感,并用一种几近宗教崇拜似的感情来描述一座千年女神像。”(7)此处我们清晰地看到,海斯勒对陈梦家的宗教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感性诗情颇有兴趣。这些点滴的细节恰好迎合了西方读者对陈梦家的宗教身份的期待,也是是西方文化对古老东方大国影响的一种期待。其次,海斯勒也乐于见到这种东西融合的文化身份。总所周知,新月派新歌被称为中国的“巴斯那”诗派,意即借鉴西方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诗风并融入宗教情怀。这种诗歌美学本身是中西合璧的典范,正如罗昌智所说,“陈梦家擅长吸收和借鉴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技巧,并将之有机融入新格律诗的创作中,有效提升了新诗的艺术审美品质,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向度延伸了中国新诗的诗美之路。”(8)综上所述,陈梦家因此进入海斯勒的研究视野,也成为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汉字拉丁化:海斯勒的视角

陈梦家惹上麻烦或多或少与他反对汉字拉丁化有关。在采访“赵老”的时候,海斯勒第一次了解到了陈梦家关于反对汉字拉丁化的立场,他写道:“1950年代的一场运动要求改变中国的文字,开始实施简体字,希望最终把汉字整改成字母系统,陈梦家写文章批判那个提议。‘他认为汉字不应该改变’,赵老解释道,‘从此他遭受了很多批评’”(9)实际上,近百年以来,汉字遭受了磨难。五四运动以后,很多试图用西方知识系统改变中国旧体系的努力当中就包括想对汉字的改造,理由是汉字的书写系统过于落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教授在2006年举办的“纪念陈梦家先生学术座谈会”上撰文指出,汉字拉丁化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海参崴举行的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汉字被视为封建统治阶级愚弄劳苦大众的统治工具,汉字成为了反封建斗争的对象。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拉丁化新文字取得了法律上的正式文字的地位,全面推行。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确立的实行汉字拉丁化的方针。第四次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其中重大的事件“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公布及试用。”(10)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汉字拉丁化是没有必要甚至荒唐的。计算机的普及不仅没有使汉字被边缘化,而且证明了汉字及其文化的重大意义。汉字也无关知识体系的新旧。相反,改变汉字,汉字拉丁化恰恰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李敏生教授高度肯定了陈梦家反对汉字拉丁化的历史意义,也是今天学界的共识:“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陈梦家先生批评汉字拉丁化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他作为扭转汉字拉丁化的错误潮流的先行,为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汉字和汉字文化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华文化史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11)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610/934.html



上一篇:从红楼梦看中国的姓名文化
下一篇:何处安身组诗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