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追溯汉字本源传承母语文化(2)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赏析形体,于书写中意会 汉字的表意性质使汉字在视觉上独具神韵,充满灵动的形象之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艺术都蕴含在汉字千姿百态的形体之中

2.赏析形体,于书写中意会

汉字的表意性质使汉字在视觉上独具神韵,充满灵动的形象之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艺术都蕴含在汉字千姿百态的形体之中。课标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在教学汉字“大”的书写时,笔者不只停留在要求横平、撇捺的舒展上,而是出示其篆文“”,让学生意会古人以正面站立且两臂张开、双腿叉开的成人形象表示“大”,书写时第一笔“横”就要写得平而稳,展示出两臂的刚劲有力;“人”要写得挺拔,展示出“站如松”的刚正之势。如此指导,深入浅出,让学生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慢慢意会到“大”字蕴藏的文化意味。而对于指导书写笔画繁多的字,如“攀”“藏”“簿”等字,则可在笔画、部件的组合方法上渗透“穿插 ”“避 让 ”“ 呼 应 ”“ 衔 接 ” 等 原则,使学生在练写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每个汉字都犹如“谦谦君子”,笔画部件各占其位,各得其所,和谐相处。长期坚持这样的书写指导,汉字的对称美、方正美、协调美、艺术美,也就“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民族智慧与人文精神的仰慕。

三、立体穿越古今,领略文化“至味”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母语教学,应当注重给学生创设立体探究的时空,使他们多层面穿越古今,去亲近汉字,领略汉字多元的文化。

1.一脉相承,古今对接

汉字经过五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它的“本”仍固,“魂”犹存,至今依然闪耀着华夏民族智慧与文化的光芒,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代代传扬。

笔者曾紧扣“三”字,带领学生走进其背后的“文化世界”。“三”表示“数目 3”“第三”,也泛指多数或多次。但其深厚的文化还在于从古至今,“三”是中国人思想意识与行事的“一种标准”“一种习惯”。为此,笔者先引用《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认为“三”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基数”,约定俗成了一种标准与习惯:“少一则显不足,多一则觉有余”,并沿承至今。接着,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看得见、看不见的“三”,如:烧香时点三柱香、紫禁城里巍峨的宫门一般都是三个门、发令的口号是“一二三——开始”……而后,让学生重读学过的课文《小母鸡种稻子》中小母鸡分别三次邀请三只小动物一起种稻子,《小马过河》中小马三次才成功过河等,又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经典名著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诸葛亮三气周瑜”等与“三”有关的故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累带“三”的成语、古诗、谚语,让学生领略到“三”字背后的民族文化是如此厚重曼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传承灿烂文化的热情。

2.一字“开花”,多维探究

汉字表意丰富,“一字开花”就是基于某个汉字的多个义项,选择适合学生且为学生所喜好的“探究点”进行综合性学习,领略该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实现教学增值。

笔者在组织《“节”字学问大》的汉字综合性学习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节”的本义“竹节”出发,探究其引申出的丰富义项,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生活中的“节”》《文章中的“节”》等小专题探究。其中,《生活中的“节”》,有学生通过观察日历找“节”:有季节、有各种节日、有24节气;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点”进一步探究,可探究各种节日的由来、习俗;也可探究节气的产生及其对农业的作用等,在多维探究中获得传统知识文化的滋养。而《文章中的“节”》,则直面语言文字,感受汉语言富有“节奏”的表达艺术:叠字、叠词、叠句、押韵、对仗、排比、复沓等,引导学生在朗读、吟诵中感受那音符般跳动的节奏美、音韵美,在续写、创编中体悟母语表情达意的神奇魅力,从而产生热爱母语、弘扬中华文化的豪迈情怀。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切地追溯汉字本源,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热烈拥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大力弘扬。坚守住了汉字之“本”,语文课堂便充满文化真味,学生核心素养油然生成。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505/876.html



上一篇:传统汉字图形语言介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意表
下一篇:汉字里的廉洁文化使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