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浅析汉字域外传播的足迹以朝鲜王朝为例(4)

来源:汉字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陆锡兴.汉字传播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6]赵丽明.汉字在传播中的变异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7]王艳峰.韩国语中“吏读”、

[5]陆锡兴.汉字传播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6]赵丽明.汉字在传播中的变异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7]王艳峰.韩国语中“吏读”、“谚文”与汉字的关系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8]朴庆珍.汉韩语言接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9]朱伟,冯慧颖.汉韩同形汉字词异质化探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

[10]陆锡兴.谚文字母来源古篆说[J].中国文字研究,2014.

[11]杨涛,刘红梅.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国际巡展”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播[J].大众文艺,2015.

陈曦,女,汉族,湖北孝感人,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一、引言论及汉字的域外传播,先得明确“中华文化传播”的概念。首先,“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当今则是指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汇。从今天来看,朝鲜半岛与中国已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独立地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质。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笔者认为,汉语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当属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部分。中国与朝鲜半岛比邻而居,两地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尽管历经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中国与朝鲜半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跨域交流,尤其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十五世纪以前,朝鲜人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与中国的社会接触过程中,朝鲜人开始借用汉字进行书写,并延续了千余年,直至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汉字才被彻底废除。中国汉字的使用对朝鲜本族文字的创制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朝鲜王朝世宗大王时期创制的《训民正音》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从汉语在朝鲜王朝的传播情况和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浅析汉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足迹。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朝鲜半岛的历史变革和当今的政治形势,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将不做区分,统一用“朝鲜语”和“朝鲜文字”进行说明,只在个别地方指出具体的数据来源。二、汉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汉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得益于国内外诸多因素,反过来也对朝鲜王朝以及两国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本节将从两国关系、学习汉语的主观需要、积极的教育政策以及《训民正音》的创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传播情况。(一)朝鲜时代两国的关系朝鲜王朝也称朝鲜时代,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自立朝鲜王朝,此时的中国正值明太祖时期,明太祖“命仍古号曰朝鲜”。①两国建立国交并维持了朝贡的关系。此后的五百余年,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交流,这就为汉字在朝鲜的传播提供了稳定的客观条件。(二)崇尚儒学和汉诗文之风朝鲜王朝是儒家思想在朝鲜发展的全盛时期。统治者将儒教视为国教,中国儒学在朝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398年朝鲜王朝设立最高教育机构成均馆,即当今韩国乃至亚洲顶尖学府成均馆大学的前身。馆内设有专门讲授儒学的明伦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庙。世宗大王更根据儒教的礼仪规范编纂书籍,施行仁政。“儒学宇宙观的核心天命观与朝鲜固有的信天思想结合而成为朝鲜的正统观念,‘敬天命’‘畏天命’是当时朝鲜人的基本信条。”②另一方面,朝鲜王朝具有学习汉诗文的历史传统。随着汉字和汉文学经典的传入,在三国时期朝鲜就已经有了学习汉诗文的传统,出现了大批有所建树的汉学家。新罗人崔致远被称为古代朝鲜汉文文学的鼻祖,著有《桂苑笔耕》20卷,在近体诗方面成就很高,一首《秋夜雨中》道尽这位异乡人的绵绵思乡之情。古代朝鲜文学作品中,汉文文学作品占比相当重,其中大量作品以中国为描写对象或者以中国为背景,还有对中国诗歌等作品的评论。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朝鲜人士逐渐培养出与中国文人大体一致的审美趋向,因此杜甫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作品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朝鲜举国的儒教和汉学氛围催生了国民学习汉语汉字的需要,汉文化的拥趸者云集。(三)朝鲜王朝采取积极的教育政策如前所述,朝鲜王朝大兴儒学和汉诗文之风,为培养高水平的汉语人才,朝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教育政策和制度,保证了汉语、汉字在朝鲜的有效传播。首先,朝鲜政府在建国之初设立了司译院,作为官方设置的学习外语、培养翻译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司译院培养了大批精通汉语的人才,为中朝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朝鲜王朝规定了相关的取士制度,在科举考试中设置了“译科”,以选拔翻译官。译科考试主要采取“讲书”和“译语”两种形式。“讲书”主要考察对汉语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并用朝鲜语进行解读。“译语”则是用汉语进行翻译。这两种考试形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会话能力。(四)《训民正音》的创制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汉语在朝鲜地区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对于促进两国友好交流,推动朝鲜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十五世纪之前,朝鲜的语言始终存在语言和文字分离的情况。由于本族文字的缺失,朝鲜人只能以汉字作为书写工具。一方面,汉语和朝鲜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用汉字进行记录朝鲜语本身就不容易;另一方面,在那个时期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为贵族阶层,平民百姓一般不懂汉字。因此语言和文字长期分离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朝鲜民族文字书写问题亟待解决。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创制了《训民正音》,形成了特有的一套标记朝鲜语音的文字体系。自此,朝鲜民族拥有了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创始人和创造时间的文字之一,也是公认为非常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表音文字,因此,朝鲜文字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造字原理以及它与汉字的关系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阐述。三、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载体。作为一种自源文字,汉字既是中华文化和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今天看来,汉语和朝鲜语分属于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汉语属于孤立语,汉字以表意功能为主,朝鲜语则属于黏着语,朝鲜文字具有表音的特点,但两者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汉字在朝鲜地区的使用肇始于汉,并延续了千余年,其造字、用字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对于朝鲜语的书面表达形式具有深远影响。(一)吏读“吏读”也称“吏札”“吏道”,是一种借字标记法,即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记朝鲜语,分别造出“音读字”和“训读字”。吏读法由7世纪末的儒学家薛聪创制,起初被应用于儒学经典的解读,王氏高丽和朝鲜李朝时期,吏读则主要用于公私文书,它的创制成为朝鲜文字的先声。“吏读”的标记方法是:采用汉字字形,实词多与汉字的意义直接一一对应。对于汉语所没有的朝鲜语中固有的语法形态,比如某些助词和词尾,则用汉字记音。而这些附加的成分在朝鲜语中被称为“吐”。另外,词语和文段要按照朝鲜语的语法规则和语序排列。“吏读”这种借字标记法使得汉字的音和义可以按照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灵活使用,这就是汉字对外传播的一种早期形态。“吏读”的方法从7世纪一直沿用到19世纪末,与汉字长期并用,但汉字始终是当时朝鲜王朝的正式文字。(二)谚文前面提到,世宗大王时期创制的《训民正音》使得朝鲜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打破了语言和文字分离的状态。“训民正音”又称“谚文”,是世宗大王召集大批学者,在研究朝鲜语的发音特征和借鉴汉字造字原理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创制出的朝鲜文字。谚文共有二十八个字母,它的出现开启了朝鲜民族文明的新时代。赵丽明(1999)认为朝鲜的谚文属于汉字传播过程中的第四形态——改创民族文字,“借鉴汉字的笔画、借鉴汉字的方块组合、借鉴汉字的单音节字符单位,或将汉字体势变异等创造的各种民族文字,在发生学上与汉字有着血缘关系。”③汉字对谚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字形方面。汉字与世界上大多数拼音文字不同,是典型的方块字,具有规整方正的特点。周有光先生认为“谚文字母在无意之中受了汉字笔画元素的影响。谚文叠成方块,跟汉字匹配,这是明显的汉字影响。”④另外,谚文与英语同为表音文字,如果采用英语等表音文字根据发音把字母从左往右依次排列的方式,标记起来应该更容易。尽管如此,谚文却还是采用了汉字的组合形式。其次,谚文的造字方式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据《训民正音·解例本》记载,世宗大王模仿“天、地、人”的三才思想创造了元音。比如,谚文的基本元音字母“?”象天圆,“?”象土地,“?”象站立的人,其他元音字母由这三个字组合而成,比如“? 、? ”。这一点与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笔画”类似,比如横画“—”可以表示地平线。除此之外,谚文的构字方式与汉字的构成方式大体一致。从现代汉语来看,汉字的构成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谚文的构字方式可以分为六种:第一种与汉字的左右结构相同,比如“?、?、?”,类似于“你、好”;第二种与上下结构类似,如“?、 ?、?”,类似于“早、雪、思”;第三种是在左右结构的字下面再加一个辅音,比如“?、?、?”,类似于“您、想”;谚文的第四种构字方式与汉字的上中下结构相同,比如“?、?、 ? ”,由元音加辅音,再加尾音组成,类似于“高、意”;第五种,上面是辅音,下面是元音,还有一个元音在右边,比如“?、?、?”,类似于汉语中的“数、敷”;最后一种是在第五种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尾音,如“?”。由此看出,谚文的构字方式同样受到了汉字的影响。(三)汉字和朝鲜文字的混用《训民正音》颁布后,由于朝鲜文人和贵族的抵制,谚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成为朝鲜的主流文字,只是起辅助作用。直到20世纪,谚文才被广泛使用。汉字在朝鲜王朝时期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与谚文共同起到帮助文化交流的作用。尤其在两国的正式文书、典籍编撰方面,朝鲜王朝一直以汉字为典范。考虑到汉字在朝鲜历史上的长期影响和重要作用,朝鲜民族始终不能完全摈弃汉字,因此出现了谚文与汉字混用的情况。2010年8月,韩国再次复建的光化门,由原先所谓“去中国化”的谚文匾额又恢复为传统的汉文牌匾。尤其是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比如法律、新闻、历史书籍等方面,汉字的使用十分常见,比如现在韩国人的身份证、驾驶证上都用繁体汉字标注着他们的姓名。(四)同形汉字词汉字对朝鲜语表达形式的影响还体现在汉字词上。汉字词是以中国汉字为基础构成的词汇,在世宗大王创制谚文以前,朝鲜只有口语,在借用汉字记录的过程中,汉字词传入朝鲜地区。据统计,“汉字词在现代韩语词汇中的比例高达 60-70% 。”⑤朝鲜语中的这些汉字词与中国汉字词汇在形态和语义上并非完全相同,这里主要讨论同形汉字词的情况,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同形同义词,意思是字形和词义都与汉字的词汇大致相同。这些词汇大多是根据朝鲜语的语音形式翻译过来的,它在朝鲜文字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主要存在于表示职位名称、方位、处所等名词,以及表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中。比如,“國家(??)”对应汉语中的“国家”;“古跡(??)”对应“古迹”。同形异义汉字词则是指词形相同,词义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由于汉字在传入朝鲜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丧失了外来语的特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非常”在汉语中是程度副词,表示“很、十分”的意思。但在朝鲜语的汉字词中,“非常(??)”则表示“紧张”的意思;又如“操心”一词在汉语中指“费心”,但在朝鲜语中,“操心(??)”指的是“小心”。鉴于汉字对朝鲜语言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摈弃汉字将造成文化断层,朝鲜地区的民众开始呼吁恢复汉字教学。韩国教育部称,从2019年起,韩国全国小学五到六年级教材将标注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四、结语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凝聚了华夏子孙的心血智慧,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的舞台上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同时,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既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力辐射四方。中国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有着频繁的交流往来,两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朝鲜王朝时期,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华文化和汉语汉字在朝鲜地区得到了有效传播,举国大兴儒教和汉学之风。与此同时,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汉字在本国的广泛传播,也为朝鲜本国文字的创制提供了土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鲜长期受到无文字的制约,只能借用汉字进行书面记录,存在语言和文字分离的情况,社会文化的发展深受影响。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带领一批学者根据发音特征、“天地人”思想以及汉字的结构特点,创制了《训民正音》,形成了标记朝鲜语音的文字体系。谚文出现后,汉字并没有被彻底废除,相反,汉字在朝鲜地区始终保有顽强的生命力,广泛渗入朝鲜民族的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成为朝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注释:①董明:《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②何寅,许光华:《国外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③赵丽明:《汉字在传播中的变异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第3-5页。④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⑤王艳峰:《韩国语中“吏读 ”、“谚文”与汉字的关系探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第91-93页。参考文献:[1]董明.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何寅,许光华.国外汉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慎懋赏.四夷广记[M].台北:正中书局,1985.[5]陆锡兴.汉字传播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6]赵丽明.汉字在传播中的变异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王艳峰.韩国语中“吏读”、“谚文”与汉字的关系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8]朴庆珍.汉韩语言接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9]朱伟,冯慧颖.汉韩同形汉字词异质化探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10]陆锡兴.谚文字母来源古篆说[J].中国文字研究,2014.[11]杨涛,刘红梅.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国际巡展”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播[J].大众文艺,2015.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网址: http://www.hzwhbjb.cn/qikandaodu/2021/0722/1040.html



上一篇:推广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从观物取象看汉字的生命之动

汉字文化投稿 | 汉字文化编辑部| 汉字文化版面费 | 汉字文化论文发表 | 汉字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汉字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